玉兔搗藥傳古今,天山雪蓮煥生機
今年是中國農歷癸卯兔年,自古以來,兔子在國人眼里就是祥瑞、機敏、多子多福的象征。從古時流傳的神話傳說到今時今日的“玉兔號”,玉兔搗藥與嫦娥奔月的故事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屈原曾在《楚辭·天問》中發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東漢王充《論衡·說日》也有言:“儒者曰: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兔、蟾蜍。”可見,兔子與月亮的關聯自古有之,人們對天宮的遐想也從未停止。
明唐寅《嫦娥奔月圖》(侵刪)
提到玉兔搗藥,就不得不提到西王母與不死藥。在先秦兩漢時期有關西王母的傳說中,便出現了“掌不死藥”“昆侖”等內容,《山海經》中記載“西王母穴處昆侖之丘”,《淮南子·覽冥訓》也記載著“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恒娥竊以奔月”。另外,《博物志》記載“漢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澤以求神仙之道。時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當來,乃供帳九華殿以待之”,后來道教將西王母奉為天界至高之神,西王母的形象也與玉兔、蟾蜍(月亮代表)、三足烏(太陽代表)組成了一個整體的圖像系統。《漢樂府·董逃行》中寫道:“采取神藥若木端。白兔長跪搗藥蝦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藥可得神仙。”自此,西王母掌管不死藥的傳說使得玉兔出現了搗藥的形象。
嫦娥奔月是國人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而關于西王母與帝王、長生不老藥的傳說遠不止于此。
周穆王是西周最長壽的帝王,《穆天子傳》記述了他游歷天下之事,其間記載:“季夏丁卯,天子北升于舂山之上,以望四野,曰:舂山,是唯天下之高山也。孳木華不畏雪。天子于是取孳木華之實,持歸種之。”周穆王曾乘坐“八駿馬車”西行天山,他們行至昆侖之丘后到達舂山之巔,感嘆舂山乃天下高山,周穆王更是在這里發現了不懼風雪的“孳木華”。據學者考證,此處“孳木華”就是天山雪蓮。西王母與周穆王天池相會,贈以長生不老藥天山雪蓮的故事由此而來,而“百草之王”天山雪蓮最初的記載也源于此。
天山雪蓮是新疆特有的中藥材,生長在天山山脈海拔2400米以上的懸崖峭壁間,其傳奇故事也大多與西王母相關。新疆最古老、海拔最高的道觀之一——西王母祖廟便坐落于此,相傳,王母娘娘就是在此修道成仙的。千年過去,王母娘娘的神跡早已難覓,而天山雪蓮作為大自然的饋贈,流傳至今。它性溫而不燥、味微苦,入肝、脾、腎三經,祛風勝濕、通經活血可通氣血,溫腎助陽、補陰益陽可補陽氣,乃是貴細中藥材中通補兼顧的集大成者,千百年來溫暖著無數人的身心。
兔子也好,天山雪蓮也罷,這些傳承千年的文化載體讓如今的我們依舊能感受到古人對自然的崇敬與未知的向往,這份美好的文化意象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磨殆盡,它會在歲月長河的打磨中更加熠熠生輝。